“骨質疏松”這四個字已經成為現代人常見的健康問題之一。
根據2019年的一項統計數據,僅僅臺灣省就已經有700萬人患有骨質疏松癥,近半數的人骨質密度不足。通過檢測骨密度狀況,了解自身的骨質情況,提前預防骨質疏松的發生。
預防骨質疏松、檢查骨密度的便捷方法是用超聲骨密度儀來檢測。南京科進實業有限公司專注于醫療器械的研發和生產,是國內知名的超聲經顱多普勒血流分析儀和超聲骨密度儀生產產商,是二類醫療器械專業研發生產企業。生產的多種型號的超聲骨密度儀,滿足客戶和市場的需求。超聲骨密度已適用于各類醫療與體檢機構,不論對中老年人骨質疏松癥還是青少年兒童骨骼發育狀況,都能提供詳細的臨床參考數據,是醫生診斷骨質疏松癥的重要參考數據。
如何預防和治療骨質疏松癥?常見的方法包括:飲食及藥物治療,以及選擇正確且適當的運動方式。雖然運動能增加骨密度,幫助改善骨骼健康,但并非所有的運動項目都有著預防與改善的效果。
此外,也有許多研究發現,運動對于骨質疏松的改善具有局部性的成效,例如下肢訓練能對下肢及脊椎產生良好的作用,因此,建議想要預防骨質疏松癥的人要充分且全面性地進行訓練。
研究人員發現:運動訓練的三個特點對骨密度(BMD)的影響很大:1、一項運動所施加的肌肉拉緊力的大小;2、訓練所施加的肌肉勞損率;3、出現肌肉拉傷的頻率
盡管這項研究的人員沒有確定這三個特點因素中究竟哪個對于骨密度(BMD)最為重要,但該實驗的結論得出:只要每周進行12-20分鐘的負重訓練,就可以有效達到增加骨密度的目的。
不同訓練的影響
1、跳躍這項運動訓練遠比其它訓練要來得更加有效。
研究小組發現,每天進行2組10-20下間歇性的跳躍訓練,16周后即可改善25-50歲女性髖骨質量密度(BMD),而且骨密度的增加直接與運動量相吻合。根據研究人員的說法,每天兩次,每次跳躍20次的人比每天跳躍兩次,每次跳躍10次的人,在BMD上高出75%。
2、雖然跑步也能改善BMD值,但卻遠遠不及跳躍的訓練成效。這也表明,跳躍型運動項目應該被安排到任何一項運動訓練計劃之中,包含騎行車、游泳和跑步等運動訓練。推薦閱讀:導致骨質疏松癥的因素有哪些?
那么,為何負重式訓練能有效增加骨密度?根據美國密蘇里大學的研究發現,負重訓練能增加人體分泌特殊激素控制硬骨素的水平,并有效幫助骨骼生長。因此,通過負重訓練可以幫助預防骨質疏松癥,即使是骨質疏松癥患者也可通過漸進式的負重訓練來延緩骨質流失。